1、進入智能照明2.0:照明自動控制
提到智能照明的發展,大部分人想到的是進入家門之后,通過手機app對家中的燈具進行控制,但其實這中間需要掏出手機、聯上網絡,再對燈進行控制。手機app進行燈控,是當下消費者對智能照明的理解,也是如今智能照明的實現方式。
晶豐明源經理祁豐認為這并非真正的智能,他說:"如今很多智能照明產品都是為了做智能化而智能化,大部分產品都是要把手機掏出來,打開app摁一下再關掉燈,這樣一點都不智能,用戶體驗差。" 艾德克斯技術支持工程師范濤也表示贊同,他說:"智能照明應該是在我進家門之前,屋里的燈就已經亮了,這才是用戶所需要的最基本的智能照明。"
眾人說法大同小異,都指出智能照明未來發展的方向應該是照明自動控制,飛利浦互聯照明標準總監黃峰博士指出,當下的智能照明大部分都停留在照明控制的階段,即通過手機app等控制器對燈具進行控制,這只是智能照明的初級階段。陽光智能照明執行總監梁景林認為真正的智能應該是讓用戶無法感知它的存在,并且自然而然地為用戶提供更為便利的生活條件和方式。他說:"智能照明是我們不用app去控制,智能燈通過自動對環境進行識別,把氛圍控制下來。"
梁景林的觀點和黃峰博士不謀而合,黃峰認為智能照明現在正在從照明控制往照明自動控制發展,燈具通過傳感器對環境的感知自動對燈光進行控制,同時他也指出最終的智能照明將會是實現人燈交互,能夠實現交互式自動學習,通過云端的大數據進行分析,實現人工智能控制。
2、五大技術推進智能照明
智能照明往2.0時代發展,其中離不開LED技術、傳感器技術、控制技術、IT技術、通信技術等多種技術的推動。黃峰博士表示,這是個對智能照明來說是最好的時代,智能照明所需要的5種技術如今都高速發展,智能照明的發展也跟上腳步。
梁景林認為在這些技術中,對云端的要求會比較嚴格。他說:"要實現智能照明,就不能是單純的窄數據傳輸,比如人走進來會有臉部識別,輸送到云端就是一個大數據,需要寬數據的通道,現在云服務商給大家提供的基本上是窄數據的通道服務,就更別說到視頻監控,視頻流是一個更大的數據量,目前云的廠家也比較少能夠拿出對口的方案。"
3、孤軍作戰已成往事
多種技術推動智能照明的發展,同時也暗示了智能照明領域不再是照明企業或者是一家企業孤軍作戰能夠征服的地帶。隨著智能家居概念的興起,智能照明不能脫離其他家庭用品單獨進行研發,這就要求需要各行各業的企業聯合構筑涵蓋智能照明的智能生態圈。
2015年年初,歐普、木林森、陽光照明、鴻雁等13家照明企業與小米聯合推進智能照明的發展;2016年2月中旬,全球IT巨頭思科攜手Cree推出Smartcast以太網供電智能照明平臺;3月18日,物聯網照明平臺供應商Gooee與EnOcean合作,共同打造網狀藍牙智能照明控制系統;時隔半個月,鴻雁電器與華為、京東、樂視、國網、古北、慶科達成"鴻米生態,互聯互通"戰略合作;隨后華為與歐普合作、GE、蘋果、高通等也動作頻頻,科技巨頭通過和傳統照明企業的強強聯合進軍智能照明已經成為常態。
祁豐表示,科技巨頭的跨界聯合無疑能對智能照明行業帶來顛覆性影響,照明企業和科技巨頭的聯合本質上是各取所需,優勢互補。他說:"我們對跨界聯合持有謹慎樂觀的態度。互聯網公司在高速互聯、云數據方面有優勢,而照明企業懂得電的特性、光學特性等,兩者跨界聯合能夠加速兩個行業的融合。"
除了科技公司和互聯網巨頭和傳統照明企業聯合之外,目前包括海爾、美的都已經提前布局照明業務,家電行業的參與讓智能照明市場更加熱鬧。鴻雁電器總裁王米成在發布"鴻雁智能家居戰略"的時候就曾表示,從前的智能照明、智能安防、智能家電、智能插座、智能環境監控等概念和產品之間都是相對孤立的,這和智能家居的萬物互聯概念相去甚遠,未來的智能化不能僅僅就單個智能產品而言,更該構筑生態圈。
陽光照明總監關寶蒼表示家電行業進入智能照明市場能夠推動智能照明、甚至是整個智能家居產業鏈的發展。他表示:"現階段智能照明沒有爆發,主要是因為應用在智能家庭中的數據化、平臺化以及生態圈很不完善。智能照明雖然是切入口,但同時也是家庭生活中的必需品,而如果家電企業進入智能照明的市場,通過其他智能家電的互補,就能夠完善整個智能家居的產業鏈,就能順帶把智能照明剛需帶動出來。"
4、通信協議眾多、智能生態圈混戰成阻礙
各大巨頭跨界參與智能照明的競爭,自然各自心懷鬼胎。如今智能照明上面有多種協議共同存在,Zigbee、WiFi、Thread、Homekit、2.4G還有BLE MESH等多個標準在市面上廝殺,智能照明產品到底要選擇哪一種技術,讓很多的企業煩惱,同時不同的企業之間構筑了多樣的智能生態圈,同時也阻礙了智能照明的發展。
橫店集團得邦照明股份有限公司吳彬強認為要實現智能照明的普及,通信協議上的問題一定要解決,然而未來很長的一段時間內都將會是多種協議并存。他舉例說:"Wifi現在應用比較廣,無死角,但是它的成本比藍牙還有Zigbee貴3倍以上;Zigbee主要應用在工業上,在局域網上有優勢;手機普遍都帶藍牙,但是MESH也只是剛興起,總而言之,這三種主要技術都各有優缺點,沒有哪個能夠完全取代其他的存在,并且每個標準都涉及到背后的利益群體,短期內是無法統一,多種協議長期共存的局面將長期存在。"黃峰博士直接指出,智能照明標準眾多,每種協議都有擅長的領域,沒有最好的標準,只有最適合的,多種協議想要統一非一朝一夕能夠達成。
智能產品不再是單打獨斗,自然會有人想結盟,這就造就了諸多"智能生態圈"的誕生,光是國內就有魅族、樂視、小米、聯想、百度、騰訊、360、優酷等多家企業,紛紛組成"智能生態圈",每個生態圈都有自己的一套標準。智能照明作為智能家居的"排頭兵",自然要配合這些生態圈的要求。梁景林認為:"生態圈的問題也會阻礙智能照明的發展,比如我們生產廠家想要把產品賣進各個圈里,就要對應不同的圈子在設備上做適配,但現在生態圈眾多,國內國外都有,我們的投入和產出就十分不平衡。"
如今經過前期智能單品單打獨斗的混亂時代,越來越多的企業認識到智能照明不僅僅是一個產品、一家企業能夠實現的,現在已經是各行各業與傳統照明相結合,強強聯合進軍智能照明的時代,雖然從目前來看,多種協議和多個智能生態圈的情況將會持續存在一段時間,但是智能照明無疑已經是大勢所趨,眾人拾柴火焰高,通過各界的努力,智能照明的市場也將指日可待。
- END -
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無關。文中內容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如用戶將之作為消費行為參考,本網敬告用戶需審慎決定。本網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